对邹鲁文化的评语
在很大程度上,“邹鲁文化”更是一个“学术文化”概念。邹地与鲁国相连,鲁为儒学繁盛之地,孟子时代,邹地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濡染。孔子的孙子子思曾到邹地讲学,特别是孟子迁居邹地后,更使这里名声日隆,具有了浓重的儒家文化氛围。例如,邹穆公接受孟子的劝说施行“仁政”(《孟子·梁惠王下》)。“邹”“鲁”连称,最早可能仅仅因两国土地相接,以后则是在儒家学说这一点上将二者相提并论,而且由于孟子的原因,自战国时起,人们还在将两地合称时,把“邹”放在“鲁”的前面,而称为“邹鲁”。
孔子在总结以前数千年中国文化基础上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经孔子弟子特别是曾子、子思等人的大力弘扬,影响越来越大。到战国时期,孟子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更使得儒家学说声名远播。例如,孟子在齐国之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孟子·滕文公下》),浩浩荡荡,可谓场面宏大。“邹鲁”这一概念恰是因为孟子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