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碟头饭的历史

碟头饭的历史

碟头饭的历史

士丹利街曾经作为碟头饭发迹的核心重地,时至今日,这里剩下的牌档经已不多,陈泗记、合记跟盛记虽然是少数之中仍卖碟头的,却不再主流。

当七十年代中后期,香港经济稳步上扬,碟头饭的存在某程度上亦起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都说过,食物在不同时期,给予的意义也不同,那年头普通工人一个月赚六十块,吃一餐碟头才七、八毛钱,它的问世可说是基层民生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然而,当后来它的功能已超出了“吃饱肚子”,进入“身份象征”的纪元,那就说明了碟头饭从实用品走向消费品的层面。

西式焗饭在上世纪中叶曾经是富贵人家才会吃的,又炒底又烧汁又要焗,工夫多,价钱偏贵价饭类,可是当人们懂得追求品味,冰室茶餐厅亦升格推出焗猪扒饭和焗葡国鸡饭等款式,由充饥到展示身份气派,背后的象征符号早已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