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孔子简短的诗10首

孔子简短的诗10首

孔子简短的诗10首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德不孤,必有邻。

6、礼之用,和为贵。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父名叔梁纥,母为颜徵在。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幼年丧父,家中贫困,青年时曾为委吏、乘田等官职。曾问礼于老聃,问官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公元前500年,相定公,使齐国返还侵占鲁国的地域。公元前499年,任中都宰,后升大司寇,摄行相事,诛佞臣少正卯。公元前496年至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归鲁,一边在杏林设坛教徒,一边从事于著作,经他所删定的书,有《诗》、《书》、《礼》《乐》《易》《春秋》。

公元前479年去世,葬于鲁城北泗上,即今之孔林。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表章六经”,确立巩固了孔子学说在中华文化中的主轴地位,后世统治者或儒生尊称其为圣人、文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简短的诗10首

孔子的詩篇集《詩經》著名,但也有一些文献记载孔子自己所作的詩歌,以下是孔子所作的简短诗10首:

1、 无羡歌:“无羡之恋,山东之翁。”(意为无愧于心地谈论恋情,就像山东老人)

2、 盟书:“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意为百川奔流东去汇入大海,何时才能再次回到西方归去)

3、 高山:“独有异人见,深山亦可平。”(意为只有看得见的人才能感受到,深山也有它的平坦之处)

4、 问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意为早晨时太阳升起江花红得比火还红,春天时江水的绿色像蓝天一样)

5、 知否:“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意为凤凰啊凤凰啊,请回到你的故乡,它飞行遨游四海只为寻找它的凰雄)

6、 东方既白:“东方既白,光明亦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意为东方的天已经亮了,光芒也很明亮,士人追求道德,对于恶衣恶食自感耻辱)

7、 生而知之:“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意为生来就懂事,是最优秀的人,学习之后是次优秀的人,但经历苦难而学习是更优秀的人,困难困惑却不学习,那么他就是最低劣的人)

8、 人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为朋友从远方来,能不感到高兴吗?假使别人不懂得我们,但我们仍然不怨恼,这不正是君子所做的吗)

9、 建德:“立则见其参于前也,行则见其参于左右也。偃则使从之望之,东隅已出日也,兴则使从之望之,马足轻了。”

10. 逝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意为光阴似箭,日夜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