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对楚王问的成语
无怨无德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①,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日:“子归,何以报我?” 对曰:“臣不任受怨(11),君亦不任受德,无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①,以求知罃②。于是荀首佐中军矣③,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4),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⑤。执事不以衅鼓(6),使归即戮(7),君之惠也。{...}臣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10),其谁敢德?”王日:“子归,何以报我?” 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出自《对楚王问》的成语
〖白雪阳春〗成语典故: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超然独处〗成语典故: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尺泽之鲵〗成语典故: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蕃篱之鷃〗成语典故: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瑰意琦行〗成语典故:瑰意琦行,超然独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曲高和寡〗成语典故: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下里巴人〗成语典故: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阳阿薤露〗成语典故: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阳春白雪〗成语典故: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成语典故: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