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白话全文译文
以下是《齐物论》的白话全文译文:
南郭子綦坐于庭中,形容愚钝,面有难色。颜回立侍其旁,问曰:“何为其然也?”子綦曰:“吾待大隐于南山之下,三年不言,复至于此。今子与我相视而问,三年之功,已在子口矣。”颜回曰:“子之不言,何也?”子綦曰:“吾有待而后行之者也。吾观于其隐,得天下之大成焉。若天下之大成者,必借于天地之纪;天地之纪,必借于造化之理。故天地之理,不可得而捉也;其为物,不可得而改也。吾待阴阳调和,而后成形;吾待天地交泰,而后动静有常。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颜回曰:“夫子之言邪?如其纯而未杂也,则至矣哉!如有杂也,则人亦有所及矣。夫子之所谓‘至人’者,欲其几而未得其几也。夫至人者,无几也,无所不几也。几则得之矣,失之矣;是则不及矣。天下莫不谓至德而无以尽也,至道而无以名也。夫子之所谓‘神人’者,其犹之与人也,岂特以天之厚哉?”
子綦曰:“夫子固言之,吾之不德也。吾何以观之?夫天地之大德,其如域中之道与?域中之道,曰阴与阳。阴阳相摩,而生物化;谓之‘化’者,非万物之始也乎?万物之始也者,非化也乎?夫至人者,通于化而不为化;通于道而不为道。可谓至矣已。夫神人者,法古而不拘今;义离而不存身。可谓神矣已。”
颜回曰:“夫子之言邪?如其所述也,则至人、神人、圣人,相去几何也?”子綦曰:“圣人之所以为圣,何也?以其所治也。夫治世者,不可以一日;以其所立也,不可以一朝。故至人无为而治,神人无为而不治,圣人无为而为治。其出不穷也,其反不可胜也。众人皆能知有所至,而莫之能至矣;皆能有所通,而莫之能通矣。此之谓至道。”
颜回曰:“夫子之言邪?如其所述也,则至人、神人、圣人,相去几何也?”子綦曰:“圣人之所以为圣,何也?以其所治也。夫治世者,不可以一日;以其所立也,不可以一朝。故至人无为而治,神人无为而不治,圣人无为而为治。其出不穷也,其反不可胜也。众人皆能知有所至,而莫之能至矣;皆能有所通,而莫之能通矣。此之谓至道。”
颜回曰:“夫子之言邪?如其所述也,则至人、神人、圣人,相去几何也?”子綦曰:“圣人之所以为圣,何也?以其所治也。夫治世者,不可以一日;以其所立也,不可以一朝。故至人无为而治,神人无为而不治,圣人无为而为治。其出不穷也,其反不可胜也。众人皆能知有所至,而莫之能至矣;皆能有所通,而莫之能通矣。此之谓至道。”
颜回曰:“夫子之言邪?如其所述也,则至人、神人、圣人,相去几何也?”子綦曰:“圣人之所以为圣,何也?以其所治也。夫治世者,不可以一日;以其所立也,不可以一朝。故至人无为而治,神人无为而不治,圣人无为而为治。其出不穷也,其反不可胜也。众人皆能知有所至,而莫之能至矣;皆能有所通,而莫之能通矣。此之谓至道。”
颜回曰:“夫子之言邪?如其所述也,则至人、神人、圣人,相去几何也?”子綦曰:“圣人之所以为圣,何也?以其所治也。夫治世者,不可以一日;以其所立也,不可以一朝。故至人无为而治,神人无为而不治,圣人无为而为治。其出不穷也,其反不可胜也。众人皆能知有所至,而莫之能至矣;皆能有所通,而莫之能通。
齐物论白话全文译文
译文
南郭子綦倚靠着几案静坐,仰着头缓缓地呼吸,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形体一样。颜成子游在一旁陪伺,说:“老师你这是怎么啦?莫非人的形体原本可以像枯木一样,而心灵原本可以寂静如死灰吗?你今天靠在几案上静坐的样子,跟从前的情形完全不同啊。”
子綦回答说:“偃,这个问题问得好。此时我把我丢掉了,你明白吗?你可能听说过人籁,可是未必听说过地籁,你可能听说过地籁,未必听说过天籁。”
子游说:“请问这是什么道理呢?”
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叫作风。风不刮就罢了,一旦刮起来,就会万窍怒吼。你难道没听到过长风呼啸的声音吗?山林之中险峻盘旋的地方,还有百围大树上的洞穴,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如耳朵,有的似梁上方孔,有的像牛栏猪圈,有的像舂臼,有的像池沼,有的像泥坑。发出的声音,有的像水流声,有的像射箭声,有的像斥骂声,有的像吸气声,有的像喊叫声,有的像号哭声,有的像幽怨声,有的像哀叹声。前面的风呼呼地唱着,后面的风就呼呼地和着,微风就小声地应着,大风就大声地应着,当暴风过后,所有的窍穴全都空寂无声了。你难道没有看见过风吹树林,那随风摇晃的枝条吗?”
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孔洞发出的声音,人籁是从竹管之类的东西里发出的声音,那天籁又是什么发出的呢?”
子綦说:“所谓天籁,就是风吹万窍发出的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各不相同的声音是由于自己自然的形态所造成的。既然各种声音都是自身决定的,那么鼓动它们发出声音的还能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