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东华寺的来历

东华寺的来历

东华寺的来历

东华禅寺地处 广东 省粤北 翁源 县东 华山 风景区内,南承 广州 百余公里,北邻 江西 ,东距 汕头 ,西至 韶关 。离港澳仅三小时车程。106国道、京珠高速越境而过,闽昆、湘深高速将纵横贯通 翁源 。据《韶州府志》载,新石器时 翁源 就有先人在此繁衍,周文王分封诸于,即有一子被封到 翁源 。公元554年南北朝设县,为 广东 最早建县之一。古云:“龙僻灵池,梅洞书堂皆胜地;仙开翁水,双腊如珠尽韶天。” 翁源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著名晚唐诗人邵谒,世称岭南五才子之一,他有32首诗选入《全唐诗集》流传至今。还有800米地下铁龙宫、客家八卦围楼等众多风景古迹。

东华禅寺的缘起乃是 印度 高僧智药三藏禅师,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航海 广州 北上,途经 翁源 ,见此山酷似 印度 的灵鹫山,如是取名灵鹫山。又观此山风景如画,气度非凡,便创建灵鹫寺,并预言将来有肉身 菩萨 来此,三年后到曲江曹溪创建宝林寺。唐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六祖惠能在 湖北 黄梅 五祖授衣钵后,南归时遇此山而隐修,重建灵鹫寺并改称东华禅寺,后去曲江宝林寺。至今翁邑有传“先有东华,后有南华,“东华悟道,南华弘道”之说,香火鼎盛时期住有数百名僧侣。

东华禅寺是由 印度 僧人所开山,后慧能大师曾经踏脚隐居居住的寺院,经过了千年无常毁灭。现由重兴住持万行大和尚发心艰苦修建,得到 广州 、 香港 及全国善信支持发心捐献使千年古刹现于焕然一新,东华禅寺总建筑面积有300亩,内设由停车场、放生池、山门、天王殿、两厢房、大雄宝殿、法堂至禅堂、关房、丈室等,东华禅寺内有大自然的岩石及一重重山水宝地,丛 林道 风使千年古刹景色秀丽、幽雅庄严。

东华寺的来历

东华禅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由印度智药三藏禅师创建。因东华山山形地貌酷似印度灵鹫山,故取名灵鹫寺。

唐龙朔元年,六祖惠能于黄梅受衣钵后于此隐修,复建灵鹫寺,改名东华禅寺,后至宝林寺(南华寺)。自此流传:先有东华,后有南华;东华证道,南华弘法。寺于唐宋鼎盛,毁于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