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为什么改名
阖:门扇。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这里存在几种说法:首先就阖闾二字的写法来看。阖闾是《吴越春秋》的写法,《越绝书》的写法是阖庐,写法不固定。有专家指出:“吴王光也叫阖庐或阖闾,但是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专家指出“公子光”中的“光”可能是意译,阖庐或阖闾是光的音译,当然这是一种猜想,而这种合理的猜想,无疑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探究的天窗。
专家的解释途径,为吴王“阖闾”名字的来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这也并不代表着就是最后的答案。其实相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从很多先秦的文章里找得到,以“阊阖”为例。《离骚》里有一句:“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让天国的看门人替我开门,他只是靠着天门望了望我。”《说文解字》:“阊,天门也。楚人名门曰阊阖。”许慎对阊阖二字的解释,正是依据的《离骚》。前句只提“阊”,说明“阊阖”二字是可以分开的,但他没有直接解释“阖”。由所谓 “天门”,我们可以看出,“阊”者,“天”也。至于“阖”,按照上述为光、亮的解释,完全能够对应“天门”这个说法。这样看来,“阖闾”(阖庐)应为古代吴、越国的语言。在汉语里可能就是“小光”的意思,用作国君的儿子的称呼,便是“公子光”。
这里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关于吴王的世家并非中原之人,而是夷人,这些人活动于江淮之间,后来逐渐向南方聚集,最后定居于此地时,与在此地活动的越人产生了矛盾,结果吴国人应该是最后占了优势,成为江南地区的主人,越人就不得不搬到更南的地方生活。后来吴人逐渐发展成势力,为了获得中原的认同,而主动向汉文化靠近。这样的话,吴王有两个名字就很好理解了,阖闾是吴国人的叫法,这两个字仅仅是表音;光是华夏地区的叫法和名字,是为了向华夏文化靠拢而取的。
阖闾为什么改名
阖闾改名是因为他想要展示自己的新形象和新的目标。改名可以是为了摆脱过去的束缚,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这也可能是为了在政治、商业或个人领域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认可。改名可以是一个象征性的行为,代表着个人的成长和变化。无论阖闾改名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决定都是他个人的选择,旨在追求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