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阿封即墨论译文
夫人君者,不能遍知天下事,则不能不委任贤大夫。大夫之贤否,又不能遍知,则不能不信诸左右。然而左右之所誉,或未必遂为荩臣,左右之所毁,或未必遂非良吏。是则耳目不可寄于人,予夺尤须操于上也。
昔者,齐威王尝因左右之言而烹阿大夫,封即墨大夫矣。其事可略而论也。自古庸臣在位,其才莅事则不足,固宠则有余。《易》讥覆涑,《诗》赓鹈梁,言不称也。彼既自惭素餐,而又重以贪鄙,则不得不媚事君之左右。左右亦乐其附己也,而从而誉之。誉之日久,君心亦移,而位日固,而政日非。己则自矜,人必效尤。此阿大夫之所为可烹者也。若夫贤臣在职,往往有介介之节,无赫赫之名,不立异以徇物,不违道以干时。招之而不来,麾之而不去。在君侧者,虽欲极誉之而有所不得。其或不合,则不免毁之。毁之而听,甚者削黜,轻者督责,于贤臣无损也。其不听,君之明也,社稷之福也,于贤臣无益也。然而贤臣之因毁而罢者,常也。贤臣之必不阿事左右以求取容者,又常也。此即墨大夫之所为可封者也。
夫惟圣人赏一人而天下劝,刑一人而天下惩,固不废左右之言 而昧兼听之聪,亦不尽信左右之言而失独照之明。夫是以刑赏悉归于忠厚,而用舍一本于公明也夫。
曾国藩《烹阿封即墨论》文章的开头,便引起主考官穆彰阿的兴趣:“夫人君者,不能遍知天下事,则不能不委任贤大夫;大夫之贤否,又不能遍知,则不能不信诸左右。然而左右之所誉,或未必遂为荩臣;左右之所毁,或未必遂非良吏。”“立论稳妥,是廊庙之言。”穆彰阿边看边想。当读到“若夫贤臣在职,往往有介介之节,无赫赫之名,不立异以徇物,不违道以干时。”更是心许,便向道光皇帝隆重推荐曾国藩。
曾国藩文章论述齐威王“烹阿封即”之事,威王沉湎不治九年后幡然悔悟,派人深入实地了解情况,赏罚分明,不给小人以可乘之机,严格要求近臣,对收受贿赂、提供虚假情况者给予严惩,所作所为令人称道。
曾国藩《烹阿封即墨论》除上述穆彰阿赞许的几处外,所论“自古庸臣在位,其才莅事则不足,固宠则有余”、“贤臣之因毁而罢者,常也。”既要“不废左右之言,而昧兼听之聪,又不能尽信左右之言而失独照之明”、用人要“刑赏归于忠厚,用舍本于公明”等等都堪称警句。信哉斯言。
烹阿封即墨论译文
【译文】 齐威王自从即位以来,国家很不安定,国家政事都委任给公卿大夫去办。九年之中,诸侯不断来攻打,因而国内百姓不得安宁。于是,齐威王召见即墨地方的大夫,对他说: “自从你到即墨任职,诋毁你的言语,我天天都能听到。然而我派人视察即墨,那里的田野开垦出来了,百姓们都能够自给;官吏对政事都很勤恳,没有公案堆积。
齐的东方很安宁。这是因为你不来拉拢、恭维我的左右近臣,以求名誉之故。”
威王便封即墨大夫以万家的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