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吐痰的器皿叫什么
华夏自古就有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在文物或史籍中发现,古代就有一种叫做唾壶,用以吐痰的器具。唾壶,亦称唾盂。明代王三聘在《古今事物考》中说:“西京杂记曰:广川王发魏襄王冢,得玉唾壶,盖此物战国时已有其制也。”可见华夏古人不随地吐痰的习俗早已形成。
古代的唾壶形圆如缶,口小腹大,同现在的痰盂很相似,但其底有托盘,上绘龙纹,制作十分讲究。贵族人家的唾壶不但有玉制的,还有金制的,这在《唐书》中有载,曰:“张元昌为左街副使,用金唾壶。”此外,还有银、铜制品,陶制品当然更为普遍了。陶制唾壶,在晋代较为普及。
古人的唾壶,不仅用以吐痰,亦可作为礼品赠品。当时朝廷奖掖群臣,往往以唾壶作为赐品;常人馈赠亲友,亦有送唾壶的习俗。东汉蔡邕呈朝廷的一道表疏曰:“诏赐熏炉、唾壶,朝廷之恩,前后重迭,父母之于子无以加此。”又,人们常以唾壶作陪葬之物,可见当时人们对唾壶的重视程度相当高。
据《世说新语·豪爽》记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人因以“击缺唾壶”作为激赏诗文之词。综上所述,唾壶用之广泛,但实质为吐痰器具。
不随地吐痰这一良风益俗,到了明代还定了条文,宫内还具有吐痰纸。这在明代《明宫史》中有记载,曰:“凡掌印、秉笔、管事牌子,俱在乾清宫内各直房居住……司房宫人,伺候笔袋一件、空纸数幅、本色纸花一袋……纸花者,即白纸裁成方叶,如碗口大,以备写字、吐痰、擦手之用。”这条记载,反映了一朝统治者,对于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的高度重视。
从唾壶的产生历史,古人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俗,均反映了我国不愧为文明古国!
古代吐痰的器皿叫什么
痰盂,就是指盛痰用的器皿。这种盛痰用的器皿,多为低矮的圆形、敞口容器。现代的痰盂多用搪瓷、塑料等材料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