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明朝侯爵是什么级别

明朝侯爵是什么级别

明朝侯爵是什么级别

明朝时期的爵位等级制度划分的相当麻烦,在其他朝代,爵位的设定,往往就将爵位位划分为公侯伯子男爵就完了,但是因为这个分封的缺点,造成过很多不好影响,为了避免重蹈前朝的负责,所以明朝吸取进步,对爵位进行了很大的改革。

首先,将爵位继承者的身份做出了划分,分为宗氏爵位、外戚爵位。这两种划分方式,一种是靠姓氏得来的,一种是通过立功得来的。古人特别讲究姓氏,认为兄弟靠得住,而忠诚靠不住。所以往往封了很多同姓王。但是为了对这些同姓王有所制衡,这类爵位,一般没有什么权力,只有一个虚名。

针对于宗氏的爵位设定,与普通的爵位有区别。对于宗氏,设立嫡长子为太子,作为皇位的继承者。其他皇子则作为亲王,亲王的位置是可以传承的。所以在亲王的下面又设立了郡王,以及各种将军等爵位。采用的方法都是长子继承,然后其他儿子选择降级继承爵位。就这样以此类推,但是这些诸侯王虽然很多,但并没有什么权力,都是属于摆设的存在,只是有一个名头。

明朝侯爵是什么级别

外戚封爵

明朝又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并无封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