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一字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
齐、楚以及众小国在召陵设坛,齐桓公执牛耳为主盟,屈完代替楚王出席会议,其他七位诸侯国君也都在场。双方签订了齐楚互不侵犯条约,楚国答应以诸侯身份每年向周天子进贡茅草一车。然后刻下“自今以后,世通盟好”八个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楚“召陵之盟”,公元前656年的事。来势汹汹的两国大战,就此冰消瓦解了,双方都不损一兵一卒。
回去的路上,鲍叔牙问管仲说:“管仲!这么简单的问题你却看不出来。楚国之罪,僭号为大,假自称王,罪大恶极!应该以这个罪名讨伐他,你居然只字不提,却只要了一车半文不值的茅草。我实在想不通!”
管仲说:“楚国僭号,已经三代人了。我若责令他去掉王号,你以为他会听我的?若不听,打起来就解不开了!所以,我只说个简单的,彼此就容易达成共识。
你看,这和谈不是很快就成功了吗?”
“可是,这样的和谈,还有什么意义?”
管仲说:“楚国既然进贡了茅草,就说明他承认还是大周的诸侯。这样,我们一举三得,功劳大呀:一者是我们迫使楚国俯首认罪,他承认错了;二者我们又可以借机上报天子,邀功请赏;三者还足以夸耀诸侯,显赫齐威,使更多的小国加盟进来追随霸主。到现在,全天下的诸侯都知道,是我们齐国胜利了!楚国臣服了。”
鲍叔牙听了,嗟叹不已。
再说屈完回去复命:“他们说他们赢了,我们说我们赢了,大国交战,就是这样。现在,全天下的诸侯都知道了,他们的一国之君,仅仅只相当于我们楚国的一位大臣,两人已经订立了盟约。可以说,天下的君主,都是楚王陛下的诸侯。”
齐楚两个大国第一次交锋,开始都害怕对方,接着都相互示威,最后都说自己是胜利者。
就这样,滑稽的出现了两个大赢家。在两个敌对的大国会盟中,齐人没有坑骗楚人,楚人也没有坑骗齐人,双方都遵循着损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行动,都在为自己脸上贴金。
说穿了,其实各自都在蒙蔽、欺骗自己阵营下的那些小国而已,让他们对自己的强大,崇拜不已。所以后世有人讥讽这种苟且的结局:南望踌躇数十年,远交近攻各延绵。
不知一歃成何事,依旧血鲜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