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生活深度解析
感官上还是挺粗糙的,毕竟小尼是第一次作为制作人,还存在节奏的把控不够好,户外画面过曝,剪辑不太合理等问题。但节目也满满地体现出了他真实的性格色彩——感性、温暖、纯良。
小尼很用力地,想把握节目基调,想努力拔高立意,想表达,但确实得承认,讨喜是需要一点天赋的。当然不是说小尼讨人厌,但是这种稍显刻意的表达、抒情和拉高,是需要提前存在信服力和亲和力的。
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是人群中的焦点,闪光点很容易就会盖过身边人。撒撒就是这样的人,具体的体现就是这一集的撒撒的镜头量大概是另外三个常驻嘉宾的总和。节目中有趣的片段十有八九是他参与的。
当然还有因为小尼与小撒私下的关系太好,超出孙艺洲和董力太多太多,加上小尼经常、一直、总是、永远在cue小撒,两个人有时表现出来的默契和热烈,可能会使得其他两位嘉宾难以融入氛围。作为观众,就会品出一丝尴尬。
《你好生活》和《向往的生活》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都向观众展示了一种更朴实的生活状态的魅力。不得不说,我更看好后者。就常驻嘉宾而言,黄老师和何老师是多年挚友,再加上在节目中扮演的是家中家长的角色,设定上来说就更加自然,节目氛围也更加温馨。
《你好生活》的常驻嘉宾彼此陌生,本身就存在一个磨合的过程,每个人说话的节奏,抛梗接梗的习惯,兴趣点等等都不一样。大家忽然被捏在一起,镜头怼到身边,很容易就会为了节目效果,顾不上揣摩自己的真实想法,就去顺对方的话,或者费劲巴拉地造句抒情。
此处我大胆猜测,如果第一期的飞行嘉宾不是撒贝宁,这一期的观感一定一定差的多。
看得出来大家想尽快融合到一起,在菜地、在厨房、在赏月台,但是一期节目看下来,我的感觉是还不够。时间还不够,经历还不够,共鸣还不够,回想《了不起的挑战》,是不是那里的兄弟情更真实更自然?或许也还差一位灵魂人物来迅速打破隔膜和建立关系桥梁吧。
那么磨合之后呢,三个性格如此迥异的人,该以什么样的定位融合在一起并散发魅力?期待后面的表现吧。这个节目的走向希望经过了主创们成熟的思考。
最后,其实我确实是冲着撒撒去的hhh。小尼一直说小撒就是那个小王子,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永远对明天保持好奇。小撒对自己人生观的描述是能让我感觉到真诚的,就,我相信他就是这么想的,并且也这么做了。
在其中小尼问了小撒一句:“所以你也(像那个飞行员一样)认为这个世界上理解你的人很少吗?”
小撒说:“不少,此刻就有三个(实力捧场)。”
小尼回:“不不不,两个两个(我不是)。”
一瞬间我感到一丝落寞,小尼如此喜欢小撒,尚且不愿说自己理解了小撒。大概,能理解他的人确实是不多的吧。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理解了还是在希望自己理解,但小撒在我心中确实是那颗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