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江上竹诗歌解释

江上竹诗歌解释

江上竹诗歌解释

《竹枝词》原是巴渝地区的民间歌谣,郭茂倩《乐府诗集》云:“竹枝本出于巴渝,唐,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里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词》新调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实际上,自宋元明清直至民国期间,拟写《竹枝词》之风历久不绝,尤盛于明清,著名诗人大多写有《竹枝词》。盖因此种诗体,形制颇似七绝,语言则平易通畅,既简便灵活,又清新可读,故流传极广。

由于《竹枝词》源于民间,故其内容多纪写地方风俗,男女欢爱,本诗即一首真挚的情歌。最早产生《竹枝词》的巴渝地区,实即长江流域;本诗题为《江上竹枝词》,显系描摹沿江地区风习人情的诗作。古时陆路运输困难,长江流域又多崇山峻岭,交通往来主要仰仗浩浩江水,诸多商贾常年来往于长江上下游之间,遂使商人夫妇间的离愁别绪成为历代吟咏不绝的主题。本诗也正以年轻女子的口吻,渲染了思妇怀人的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