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是将哪里丰富的水资源引到我国北方
正的南水北调是因为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北方缺水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实施南水北调势在必行。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的总体规划布局中,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供水范围,可相互补充,不能相互代替。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500~600亿m3,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近期的实施步骤是优先建设中线调水工程,相机实施东线调水工程的第一步方案。调水工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已基本清楚,技术上是可行的,有一些技术问题已达到或超出当今世界水平,有待深入研究。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则高达20倍。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淮河也有类似现象。华北地区降雨受季风影响,七、八两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0%~ 6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调蓄困难,可利用的径流不多,造成汛期常常发生洪涝灾害,非汛期却又严重缺水。
实施南水北调势在必行
京津华北等地区水资源短缺,要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必须贯彻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大力推广节水措施。80年代以来,华北等地区积极采取了加强节约用水管理、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地下水回灌、污水利用以及兴修水利设施和加强水资源的调配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1987年北京、天津水的重复利用率已分别达到77.6%和72.5%,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1985年日本为74%,美国为87%)。人均生活用水量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也低于国内南方大城市的水平(1993年北京、天津人均生活用水量分别为85.6 m3和45 m3,同期上海为87.3 m3、武汉为112. m3、广州为 187.6 m3)。因此,进一步挖掘当地水源和节水潜力是有限的。随着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初步测算,到2000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区年缺水量将超过200亿m3。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除进一步研究和搞好全面节约用水,挖掘当地各种水源潜力外,尽快实施从邻近长江流域丰水区调水是十分必要的紧迫任务。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
经多年的勘测、规划、研究,按照长江与北方缺水区之间的地形、地质状况,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规划了三条调水线路,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的总体规划布局。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供水范围,可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
这~~~~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