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不在于爱人而在于自爱出处
仁者自爱是
荀子提出来的。
其实出自荀子的《荀子.子道》,子路入,子曰:\"由,仁者若何?\"子路对曰:\"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仁者若何?\"子贡对曰:\"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仁者若何?\"颜渊对曰:\"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根据两心调谐原理,利己愿望、所谓私心或即孔子所称\"人欲\"也者,源自生物本能,是天经地义、堂堂正正,驱使万物之灵特秉灵性创造能力发挥作用谋求生存、享受和发展的根本原动力。 孟子有道:\"人有恒言,皆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下》个人本位的重要性,个人为家庭、国家、天下之根本的道理,这里说得再也明白不过了。 但若任凭私心趋于损人利己的极端,成为与唯我主义同义的自私之心(孔子称为\"贪欲\"),就是驱使灵性能力用于犯罪的万恶之源了。自私与灵性相结合的结果,难免害人害己,走向利己本愿的反面。真正懂得自爱的人,就要防范利己之心朝著自私犯罪这个方向恶性发展,感悟\"合作比不合作好\"的道理,自觉弘扬利他的爱心(公心),寻求获得最大良性利己效益的人间正道,这就是道德观念的滥觞,\"君子\"型人格的本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