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六字真言详解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句话来自四书五经中的《尚书》中《大禹谟》一篇,据说它是舜禅位给禹的时候传授的十六字,后来竟成为儒家奉为至上的“十六字真言”。这句话到底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一、“人心惟危”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艰险困难,但最难处理的恐怕还是思想上的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问题。声色心,名利心,是非心,善恶心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可能给我们带来危机或危害。即使没有带来危机或危害,也要“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才能无咎。这正是人心的危险之处。
二、“道心惟微”
天地自然生长万物,自有其客观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是很难为常人所发现的,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这正是道心的奥妙之处。
三、“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为私,道心为公;人心为小,道心为大。难道人就无法规避危险,得成大道吗?不然,“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就是达到大道的方法。平心静气,抱元守一,天命率性,择善固执,坚守中庸,就可以化私为公,化小为大,消弥人生的凶险。天人合应,万物定基,固可以成其大道。
上述真言的核心就是中庸,这也是儒家思想的基石。“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一个人能坚守中正的品格,固守善的本性,那还有什么办不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