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什么成语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用成语过门不入概括这句话。
过门不入,读音:guò mén bù rù
释 义: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过:路过;入:进入。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译文:禹、稷处于政治清明的时代,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不进去。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
近义词:公而忘私
例句:你我两家通家之好,而你却过门不入,这可不合乎礼节!
扩展资料
过门不入的反义词是:假公济私
假公济私,读音:jiǎ gōng jì sī
释义:指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私人的利益。 假:借;济:帮助。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呀!”
译文:他假公济私,我怎么能和他共事。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句:张大爷是我们村公认的好干部,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