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什么原因使中华文明千年而绵延不绝

什么原因使中华文明千年而绵延不绝

什么原因使中华文明千年而绵延不绝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能绵延不断,是由一系列因素影响的。

第一,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包容性和凝聚力。

中华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包容性和与时俱进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期,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派之间看似对立,实则彼此取长补短,尤其是儒家思想,从春秋倍受冷遇到战国时地位略有提升,靠得就是海纳百川。到了汉代,看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则是因为儒家经董仲舒改造后,吸收了道、法、阴阳等各派思想。魏晋以后,儒家再次融合佛教、道教的有益成分,至宋明时期,形成理学,再次体现出它的包容性。正因为这样的特点,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才能经久不衰,即使暂时遇到挫折,中华文明依然能在坎坷中提升自己,焕发新生。

同样,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中国历史上政权的分分合合,与中华文明自身的凝聚力息息相关;少数民族的汉化与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吸引力与凝聚力的表现。

第二,强大的中央集权的保障。

中华文明推动了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反过来,统一与稳定的国家政权又保障了文明的发展与绵延。自汉朝比来,历朝历代都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明为治国思想,政权的变更,本质上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斗,文明并没有被冲击,反而被一脉相承继承了下来。

第三,独特地理环境的保护。

当人类还没有大规模从事海上活动时,陆地上的活动总会受到山川形制的影响。中华文明依靠西部高山大川为屏障,独立地在东亚大陆的沃土上,滋生,发展,壮大,并经东部南部海洋,影响了周围小国,形成特有的中华文明圈。

第四,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保护。

中华文明以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和长期稳定发展,造成中华文明的相对保守和连绵不断的发展。

总而言之,中华文明的绵延发展,受到政治、经济、地理,以及文明自身的影响。对中国而言,这是历史的财富,是民族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