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申路的由来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在上海及其周边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留下了与春申君黄歇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如黄浦江、申江、春申江、黄浦区、春申路、春申村等地名遗迹,均为纪念这位开“申”之祖而命名。在上海的老城隍庙,曾经供奉着春申君的神像(后在日军侵华时被毁)。现在,在上海松江区新桥镇春申村,于2003年重新扩建的春申君祠堂,相传这里曾是春申君治理黄浦江的“指挥所”。一组巨大的铜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黄歇领着当地居民治理、疏通黄浦江的情景。重建的祠堂占地500平方米,为仿古民居建筑。室内陈列着春申君的相关史料及松江古迹、历史名人名作。祠堂里的匾额,分别为著名松江籍学者和书法家施蛰存、程十发、郑为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