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清代诗文大纲

清代诗文大纲

清代诗文大纲

明代颂德太平诗

清朝台阁三杨继

诗风复古革新袭

文章真情性灵矣

1、 明代初年有成就的是经历元末社会动乱的作家,如宋濂、刘基、高启等,他们的创作对纤丽的文风有所改变。

2、 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3、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4、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5、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6、 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刘基赞其\"当今文章第一\"。纪传如《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均能抓住细节,突出性格,渲染无多,感染却深;写景如《桃花涧修契诗序》、《环翠亭记》,简洁清秀,迈似欧阳修。

7、 宋濂因身居显位,又逢明初开国盛世,其文风淳厚飘逸 ,文章中较多颂扬封建统治、宣传封建道德的内容。有些文章如《阅江楼记》,虽情景畅达,但颇为粉饰之辞所累。

8、 宋濂有诗才,曾主持编纂《元史》二百一十卷,王祎将其与司马迁相比 ,四方学者称其为太史公。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掩盖了史学成就,据说他青年学习《春秋三传》时,就擅长记忆历史年代;成年后,也喜欢创作人物传记、行状墓志。他在《洪武圣政记》中,改变之前\"以古为鉴\"来劝谏君主的方法,创造了\"以今为鉴\"的劝谏方法,他是\"以今为鉴\"的\"资鉴派\",《洪武圣政记》及他的另一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