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青花瓷窑遗址介绍

青花瓷窑遗址介绍

青花瓷窑遗址介绍

鞍山坝明青花瓷窑窑址后命名为“中寺窑”。

县志载:“……明代青花瓷窑窑址分布在中寺沿岸,北起西坑,南至双港口,中有桥寮坳、界吉湾、鞍山坝、沙罗坪、洪水坑、招禾排等共13处窑场,皆依山傍水,窑床为阶级龙窑,窑具、残器、瓷片俯拾皆是。大禾村合港明代青花瓷窑位赤水镇大禾村合洪口,分上厂、下厂3处窑址,为阶级窑,残破器堆积如山。与高虎脑乡(今属驿前镇)诸青花瓷同时代。

”1982年以来,这些明青花瓷窑窑址在广昌县文物普查中被发现,采集完整器皿24件,残器标本126件,瓷片79件。广昌明代青花瓷的体系和产品岁月与景德镇的明代青花瓷完全不同,有独特风格,烧造历史悠久,胎体细腻,釉面光亮,纺饰粗放,富民间情趣,窑址保存完好,遗物丰富,粗细兼有,历代交替。

尤其是位于广昌南部边境的鞍山坝瓷窑,不但窑床、作坊保存完好,而且绵延数百年,历代不衰,仍采用古老配方、古老工艺烧造民用瓷器,是研究明代青花瓷制瓷工艺的生动形象的标本。经古陶瓷专家现场考察鉴定,广昌明代中寺民用青花瓷窑群烧造年代始于元,盛于明,衰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