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什么事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什么事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什么事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什么意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字面的意思是:水,既能把船托起来,使之平稳地航行,也能把船掀翻,使之沉没。 语出《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其中的“臣”,是唐初宰相魏征的自称,其中的“陛下”,是魏征对唐太宗的尊称。 文中所说的古语,最早见于《荀子•哀公》篇:“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又见《荀子·王制》篇:“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以上三段古文,都是把君王比喻成船,把民众比喻成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托举起来,也可以将船掀翻淹没,强调了民心向背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