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创办的第一所学院
白鹿洞书院
淳熙六年(1179 年),朱熹在南康任职期间曾登上庐山,看到这里的白鹿洞书院。该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据传唐代江州剌史李渤曾在这里隐居读书,他养了一只白鹿,人称其为“白鹿先生”,称其隐居处为“白鹿洞”。南唐时,在这里兴建了白鹿国学,北宋时改名为白鹿洞书院。由于战乱,朱熹来时白鹿洞书院十分荒破,四处瓦砾,周边茂草荒丘
朱熹认为“古之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天下之人”,看到白鹿洞书院“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觉得是一个讲学、求学的好地方,所以决心重建白鹿洞书院,以此带动文化事业和乡间教育事业的发展。朱熹多方筹款,建起教舍20多间,还带头捐书,并向各处募求书籍。朱熹曾想请知名学者来书院掌教,未获成功,只好自兼洞主,亲自授课,同时延请一批有水准的学人前来讲学。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制定了《揭示》,内容言简意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书院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教育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