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大口的来历

大口的来历

大口的来历

一说其名始源与“大口”有关。大口是古代一处畿辅要冲。元代《析津志》载:“大口城在京城西北四十里。”《北京市地名志·西部远郊区卷》云:“海淀区清河镇,旧有‘大口’之称。”据此推断,大口附近应有小口,因方位、走向、里程与史书记载相符。《北京市昌平县地名志》载:

1161年,即金大定元年,宋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如中都,次小口”。又载:“今县东南有东小口、西小口二地名,小口与大口相对而称,故大口当在东西小口西,旧有城,已废。”

二说由“西闸口”演变而得。明代末期,曾有一条小河自北向西再向南注入清河。在河道东西侧各有一个很小的村落,相距不远。为便于灌溉农田,人们在临近村子的河道上各修建了一个小水闸,村子便以水闸而称,得名“东闸口村”和“西闸口村”。清代初期,河道逐渐消失,“东闸口”和“西闸口”便演化为“东小口”和“西小口”。

三是说清代时,自圆明园向东北方向有一条经大石桥、清河、兴寿、怀柔、古北口等地通往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的大道,在离清河镇北面不远的道路两侧形成两个小村落,相距三四里地,由于村口直通大道,于是将东面的村子称为“东小口”,将西面的村子称为“西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