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浙的近义词

浙的近义词

浙的近义词

没有近义词。

汉字

“浙”,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zhè ,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期。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浙”字基本含义为水名,如:浙江;引申含义为古州名,如:浙州。

在日常使用中,“浙”多用作浙江省的简称。

字源演变

“爽”字始见于甲骨文,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旨热切《集韵》《韵会》《正韵》之列切,音折。江名。《说文》江水东至会稽山隂,为浙江。《史记·秦始皇纪》至钱塘,临浙江。《注》浙者,折也。盖取其潮出海,曲折而倒流也。

又水名。《水经注》浙水出浙县西北弘农卢氏县大蒿山。

又《广韵》浙米也。《类篇》一曰汰也。

又《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淛。亦作制。义同。

又《集韵》或作渐。《水经》渐江,卽浙江也。

说文解字

江。水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从水折声。旨热切

说文解字注

(浙)江水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会稽郡山阴二志同。今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是其地。今俗皆谓钱唐江为浙江。不知钱唐江、地理志水经皆谓之渐江。江至会稽山阴古曰浙江。说文浙渐二篆分举划然。後人乃以浙名冒渐。葢由二水相合。如吴越春秋越王至浙江之上、史记楚威王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始皇至钱唐临浙江皆谓是也。

今则江故道不可考矣。歙金氏榜礼笺曰。班志南江、在会稽吴县南。东入海。杨州川。北江、在毗陵北。东入海。杨州川。中江、出丹阳芜湖西南。东至阳羡入海。杨州川。毗陵之北江卽今大江。其芜湖之中江、吴县之南江迳流湮废。据班志丹阳石城下云。分江水、首受江。东至馀姚入海。过郡二。行千二百里。说文江水至会稽山阴为浙江。阚駰十三州志曰。

江水至会稽与浙江合。晋灼亦云。水经江水又东至石城县。分为二。其一东北流、过毗陵县北为北江。其一又东至会稽馀姚县东、入於海。郦注沔水篇曰。江水自石城东出为南江。又东迳宣城之临城县南。又东迳安吴县。又东迳宁国县南。又东迳故鄣县南、安吉县北。又东北为长渎。历湖口。又历乌程县。

南通馀杭县。则与浙江合。又东迳馀姚县故城南。又东注於海。所谓地理志江水自石城东出迳吴国南为南江者也。榜谓分江水合三江言之为南江。犹岷江合言之为北江。班氏备列南江、中江、北江。以应职方杨州其川三江。其於石城著南江源委。犹於湔氐道著北江源委。

故志於中江言出芜湖西南、东至阳羡入海。至南江、北江但云东入海。以入海之地已互见於石城、湔氐道也。是分江水为南江。卽志文考之益明。郦注能说南江、而不能说中江耳。从水。声。旨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