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尊长幼的原因是什么
真正讲尊卑的是道家的庄子。庄子·天道的原文:
“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
儒家讲伦理契约是比较多的,譬如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在这里没有直接的奴役服从关系。
但是你说尊卑吧,貌似真正提到的也只有《孔子家语》里面讲故事,有一个非儒家的人物“荣声期”是说过“男尊女卑”。
然而这个孔子家语是魏晋时代王肃所收集记载的。在这部书之前,先秦道家的列子就有过一个一模一样的故事 (《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
《列子·天瑞》中的这故事主人公叫荣启期。是不是很神奇呢?
按照司马迁、忽必烈、鲁迅甚至日本学者佐伯好郎等人的说法,道家剽剥篡改别人的德性已经是劣迹斑斑罄竹难书。所以上述两篇文,极有可能是列子先借孔子之名讲伪故事,然后后人功课做不好,见到有孔子名字就收进去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