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代的月饼是什么样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每逢中秋,成都大街小巷掀起“月饼热”,耀华、文华、新上海、稻香村、协盛隆等厂家争相上市,投入月饼大战,为占据市场,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致,馅料考究,外形美观,油浸浸、亮晶晶的打字纸包装的各式月饼摆满玻璃柜台。
两个月饼为一封,成都人叫它“墩子”,月饼的外包装上印有与月饼同大小的圆形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图案上还盖有月饼的品种名称,这就是“馅”的内容。我印象中,还是五六十年前的月饼最好吃,月饼的馅最是香甜。当然,这可能跟那个时代缺吃少穿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