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不听良言之典故

不听良言之典故

不听良言之典故

不久管仲就病逝了,齐桓公非常悲痛,他赐给了管仲儿子的土地,并宣布他永远是齐国的大夫。按照管仲的推荐,让公孙隰朋接替了管仲的相位。

可是公孙隰朋身体很差,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在这情况下,齐桓公就让鲍叔牙担任宰相。鲍叔牙嫉恶如仇,他提出条件,那就是必须要赶走易牙、竖刁和开方这几个小人。齐桓公无奈,只好将三人驱逐,不让他们上朝。

鲍叔牙担任宰相以后,用的还都是管仲的政策,所以齐国一时间还能够持续霸业。

齐桓公赶走了三个小人以后,就很不舒畅。他吃不好,睡不着,脸无笑容,整天闷闷不乐。没过多久,他又把他们召了回来,并且官复原职。尽管鲍叔牙极力劝谏阻拦,但齐桓公不听。鲍叔牙忧愤而死。

鲍叔牙死后,齐桓公也年老多病,易牙等三人就大权在握,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将不久于人世,就把宫门堵塞,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宫,也不给齐桓公送食物,齐桓公竟然被他们搞得活活饿死。直到十多天以后,尸体发臭,才被发现。一代霸主竟然就这样在饥饿中悲惨的死去。

因为齐桓公事前没有指定接班人,他的儿子又多,在易牙等一些小人的唆使和帮助下,相互争夺王位,齐国就发生内乱了,王子们互相残杀。由于国家动乱,齐桓公的遗体竟无人过问,直到60多天以后才下葬。从此,齐国一蹶不振,很快就衰落了。

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忠告,结果是自己惨死,国家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