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所在时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天下之人,唯利是求”。社会风气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而孟子游说诸侯,遇到的梁惠王、齐宣王等,都是急欲称王称霸的唯利是图之人,孟子作为一个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在世道衰微之时,自然大讲重义轻利,以治时弊。
孟子并不是道德至上论者,他认为道德要以一定的物质做为基础,他把道德水平与私有财产联系起来,作出“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的论断。孟子还再三告诉人们只有按道义的原则做人行事,才能得到正当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