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古法胭脂的原料与配方

古法胭脂的原料与配方

古法胭脂的原料与配方

古代的胭脂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

古代把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黄色后,即成鲜艳的胭脂。

此外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可以提取天然的红色素来制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已经是一切红妆的指代。胭脂可以增添好气色,增加脸部肌肤的红润感,制造出粉嫩透明的肤色。

按现代化学知识解释:红蓝花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其中红色素只占 0.3-0.6%,而 黄色素却占 20—30% 。若不分离,则色不纯正。红色素不溶于酸,可溶于碱,故先用 酸性溶液将红色素沉固于花中,绞出黄色素。做胭脂时,则先用碱性溶液(草木灰水,内含碳酸钾)浸取,溶出红色素(红花醌苷)。再加入过量的酸性溶液(醋石榴、乌梅、醋、酸饭汤)中和,便把红色素单独沉淀出来了。如此反复操作几次,便可将黄色素全部除尽,得到颜色纯正、极为艳丽的红色素。捻成小饼即为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