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民间歌谣名词解释
民间短篇诗歌。包括抒情性的民歌与民谣。 歌﹑谣分称﹐最早见于《诗经·园有桃》:“心之懮矣﹐我歌且谣。”关于歌与谣的不同﹐主要有两种解释:“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毛诗故训传》)﹔“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韩诗章句》)。一般说来﹐歌因为配乐和受曲谱制约﹐歌词有与之相适应的句法章法结构﹐节奏一般比较徐缓。谣不配乐﹐没有固定曲调﹐取吟诵方式﹐章句格式比较自由﹐节奏一般比较紧促。古人对歌与谣﹐也常联用﹐统称为“歌谣”﹐简称“民间歌谣”为“民歌”。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属于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部分。它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章句的曲调等形式特征,并以短小或比较短小的篇幅和抒情的性质与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等其它民间韵文样式相区别。--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