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ě qǔ náo
“曲”读音为qū、qǔ,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曲”的基本含义为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如曲艺、曲话;引申含义为歌的乐调,如曲调、曲谱,“曲”也常做名词,表示弯转,与“直”相对,如弯曲。
挠读音为náo,最早见于说文小篆,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挠”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扰也。从手尧声。一曰捄也。“挠”字基本含义为搅,搅动,如:“使水浊者,鱼挠之”;引申含义为扰乱,阻止,如:挠乱、阻挠。
水利万物而不争,
而万物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