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楼起源
五凤楼,是宫城正门形制。上有崇楼五座,以游廊相连,东西各有一座阙亭,形如雁翅,俗称“五凤楼”。
隋唐时期在洛阳建应天门(紫微城正门),城门楼在中间,垛楼、阙楼各一对,分排在两边,飞檐如翅翼,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
此外,北京故宫午门上部为门楼一座,两翼俗称“雁翅楼”,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在洛阳建应天门(紫微城正门),城门楼在中间,垛楼、阙楼各一对,分排在两边,飞檐如翅翼,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
五凤楼是宫城正门,东西各有一座阙亭,形如雁翅。
隋唐时期当指洛阳紫微城正门——应天门,有隋一代大业元年(605年)始建,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重建。唐·李白《古风》:“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在故宫建造午门(紫禁城正门),上部为门楼一座,两翼俗称“雁翅楼”,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亦称“五凤楼”。
明清时期当指北京紫禁城正门——午门,有明一代永乐年间始建,清顺治四年重建。据《明一统志·庐州》记载:“五凤楼在府城上。唐天祐中,张崇筑城创楼,凤集其上,因以纪瑞。”五代时,梁太祖曾在洛阳重修五凤楼、朝元殿。这时已有命名为五凤楼的建筑物和城楼。至于成为宫城门楼的名称,则见于《宋史》的记载:在西京洛阳有“宫城周迥九里三百步。城南三门,中日五凤楼,”并注:“因隋唐旧名”。可见明清也把午门称为五凤楼,当是从隋唐、宋代流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