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儒家忠诚观的突出特点
第一,对等性—主张君臣父子人格上相重
孔子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即君主应该依礼来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心地服事君主。这里,强调了君臣之间人格上的对等性。同时,也强调了“君使臣以礼”是“臣事君以忠”的前提。
孟子的主张比孔子更为激进。孟子认为: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上,君主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离娄上》)在处理君臣关系上:“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孟子主张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中“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从而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泰民安。
第二,互动性—主张君臣父子心理上互换
在先秦儒家的忠孝观中,非常讲究忠恕之道,忠就是尽己之心,尽己之力去为人;恕就是心比心,推己及人,由己心推人心。通过角色互换的心理体验,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