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于的用法及含义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介词,“从”
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对”
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介词,表比较,“比”
④而耻学于师(《师说》)介词,“向”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介词,“对、对于”
⑥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到”
⑦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与、跟、同”
⑧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报任安书》)表被动,“
《劝学》中的“于”是一词多义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 (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文言文于的意思和用法有下列几种情况: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于泓。《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3、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
4、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