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弃甲曳兵”是一个历史事件,又称“弃甲投降”,发生于中国东汉末年。当时,有一支东汉军队在赤壁之战之后疲劳不堪,加上劳动强度过大和缺乏补给,导致许多士兵身体虚弱残疾,无法再参加战斗。在这种情况下,将领们决定“弃甲曳兵”,即弃掉盔甲,带着残兵败将投降敌方,这样既可以保住自己和士兵的性命,又能避免无谓的死伤和抵抗。“弃甲曳兵”成语也出自这个历史事件,用于比喻逃跑或投降的行为,也可以用于形容遇到困境时为了自保而让步或妥协的行为。这个成语的含义既有没有勇气去面对困难、放弃抵抗的负面意义,也有为了保全性命而放弃抵抗的较为客观和现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