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译文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译文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译文

大意:凡有宗庙、陵寝等“先君之主”的城叫“都”,没有的话就叫“邑”。

出自《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都dū,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周朝时各国把国都叫作国

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

把没有宗庙和先君神主的城叫邑

资料:

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

距闰王百里为都。——《周礼》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田畴秽,都邑露。——《荀子·富国》

《史记·五帝本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