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元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元元在古代是黎民百姓的意思?
【出处一】
《战国策·秦策一》:「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高诱注:「元,善也,民之类善故称元。」
【出处二】
《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史记·平准书》:「陛下损膳省用,出禁钱以振元元。」
颜师古注:「元元,善意也。」
司马贞《索隐》:「高诱注云:『元元,善也。』又按:姚察云『古者谓人云善,言善人也。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顾野王又云『元元犹喁喁,可怜爱貌』。未安其说,聊记异也。」
【出处三】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
李贤注:「元元,谓黎庶也。」
【出处四】
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九:「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出处五】
洪迈《容斋五笔·两汉用人人元元字》:「元元二字,考之六经无所见,而两汉书多用之……予谓元元者,民也。而上文又言元元之民,元元黎民,元元万民,近於复重矣。故 颜注:『或云,元元,善意也。』」
【出处六】
《清史稿·圣祖纪二》:「从前逋欠,一概豁除。用称朕子惠元元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