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说理风格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善用”重要表现在用对方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欢打仗,就用战争做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作品读起来气势磅礴的原因,是多用了排偶句式,在第3段中阐述了“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偶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用比喻说理时要注意比喻运用得当,令人信服,能真正为说理服务。
《孟子》的说理方式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而是处于对话的结果阶段,是后对话阶段,因为只有对话的结果才形成权威,对话的过程是平等的,而在《孟子》中,对话的起点阶段就已经形成了权威,因此整本书主要是权威本身在说话,是老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道德权威向政治权威进行说教,也是道德权威之间的竞技场,但竞技的结果总是强化了原先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