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古代丈夫含蓄自称什么

古代丈夫含蓄自称什么

古代丈夫含蓄自称什么

一曰“良人”: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有时马上见良人,不敢回眸空泪下。”

“良人一去不复还,今夕坐愁鬓如雪。”

怨情诗里,随处可见“良人”一词。细究其意,无疑皆是其丈夫之称。不过早期时这一称谓性别较模糊,妻子固可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之妻亦为“良人”,也许当时男女地位大略相等?

“良人”之良,古多用为善良美好之意。《说文》:“良,善也。”其中颇可见女子对于一生伴侣的期许之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自然该形美心善,才为“良”配。

“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苹果树在树林中。我欢欢喜喜坐在他的荫下,尝他果子的滋味,觉得甘甜。”

连《圣经》里面亦有如此讲法,也实在叫人觉得这文化印证相合的不可思议。

二曰“伯”:

“伯”本是兄弟间排行中的老大,在先秦时期却曾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诗经有云:“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开篇便以女子口吻盛赞爱人勇武不凡,骄傲自豪之感呼之欲出。

三曰“郎”:

李太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名句人人念诵,李义山“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重”之语亦曾为风流倜傥的小宋信手集句,从而收获美好姻缘。

李易安曰:“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刁钻慧黠,娇痴婉转,女子情态毕现。

据“说文解字”,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郎”即代表丈夫。

四曰“君”:

“君”,女子称呼丈夫时尊重成份更多。古时女子称丈夫的母亲为“君姑”,称丈夫的父亲为“君舅”。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女子思“君”,情深若此,乃至“不敢与君绝”,何等决绝。

五曰“郎君”:

“郎”字后加一“君”字;“娘”字后加一“子”字,立成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

此一称呼,如今于影视剧中最为常见。大约“郎”太“私密”,“君”太“文雅”,所以“郎君”连用,取较为含蓄蕴藉之意?

前些年风靡大街小巷的一首《杜十娘》里唱的,不就是:“郎君啊……”凄凄切切,深情女子薄情郎的故事演绎得十足荡人心魄。

六曰“官人”:

宋代,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里,也是夫妻间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廷之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开始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

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水浒传》里的西门大官人,《白蛇传》里白蛇唤许仙的那一句“官人”想来诸位皆印象深刻。此一称呼也反映了当时男子地位,官人谐音“管人”,由此可见男子地位是比较高的,管着自己的妻子。

七曰“老爷”:

仅限于官宦人家对丈夫的称呼。男人在家中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八曰“外子”:

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外子”的。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除“娘子”外,还可称“内人”。

九曰“相公”:

戏曲里一声娇滴滴拖长了腔调的“相--公--”,一定是令许多人印象深刻的。由此可见这个称呼古时之流行。这比“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况且,今日之“老公”焉知不是由此衍生而来?是否“相公”一词太过功利,“忍教夫婿觅封侯”的意味太浓,所以改了更为平实的“老公”,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