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谢安王坦之对比
王羲之认为清谈误国。谢安不认为清谈对国事有影响。
01 什么是清谈
清谈,顾名思义,指清雅的谈论。
清谈,有时也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在古代,清谈指的是清议。谈论的内容以对人物、时事的批评为主。
魏晋时期,清谈是一种崇尚老庄 ,空谈玄理的风气。也称玄谈。清谈重心集中在有无、本末之辨。始于三国魏何晏、夏侯玄、王弼等,至西晋王衍辈而益盛,延及齐梁不衰。
02 魏晋时期谈什么最时尚
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亦谓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
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被称为“清言”。
这种“清言”在当时很流行,特别是统治阶级和有文化的人,更视之为高雅之事,风流之举。
他们在一起讨论争辩,各抒歧异,摆观点,援理据,以驳倒他人为能事。由于上流社会的普遍参与,“清谈”成为时尚。
清谈
谢安
宋 · 王安石
谢安才业自超群,
误长清谈助世纷。
秦晋区区等亡国,
可能王衍胜商君。
谢安少年时期便醉心于书法、玄学、吟诗作赋、清谈
自从他隐居到会稽郡的东山之后,谢安除了教导谢家“封胡羯末”等芝兰玉树外,便是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谈玄。
虽然谢安深谙清谈之道。但是有不少人对清谈之风大不以为然,甚至持明确的反对态度。陶渊明的曾祖陶侃就曾怒批:“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
03 谢安认同清谈误国的观点吗?
西晋宰相王衍和东晋王导、王曦之皆属琅琊王氏家族,王衍作为西晋末年庙堂之上乃至天下时望最高之人,崇尚清谈,不以国事为务,后人以清谈误国之说为他盖棺定论。
到了东晋,与谢安同时期的王坦之写了《废庄论》。谢安的好友王羲之也劝他废除清谈,故事如下: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