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是谁修建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就曾在济南做官,当时济南叫齐州,水患频发,百姓损失很大,曾巩便发动百姓,修筑了北水门,将湖水引去城外的清水河,大明湖的水位也就常年稳定下来,水患便迎刃而解了。
后来,人们在湖边修筑台亭堤桥,大明湖逐渐成了济南城的一处经典景观。
大明湖虽然地处北方,但也有江南的秀美穿插其中,比如大明湖的小沧浪亭,就取法于苏州园林中的沧浪亭而建,因为规模小,故而被称为“小沧浪亭”。
“小沧浪亭”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高龄,却依旧潇洒如初,就像一位岁月不侵的美男子一样,于时光浮华里岿然不动。
小沧浪亭临湖而建,四周皆是荷花和柳树围绕,当人们置身于亭中,手抚围栏,举目远眺,大明湖的风光一览无余,空气中既有小沧浪亭的清幽,又有荷柳的清香,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一般。
晚唐诗人杜牧曾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佳句,描绘的是扬州风光,其实,大明湖的桥同样风光无限。
从大明湖西南门进入之后,映入眼帘的便是著名的廊榭曲桥,一端通往花架廊,另一端接藕香榭,桥的形状略显曲折,因而得名“廊榭曲桥”。
桥由石板构成,置身于上,一股清凉从脚下传来,桥两端则是由石栏构成,与石板相得益彰。夏日在桥上,两边皆是满湖盛开的莲花,好一个“莲叶何田田”。桂秋时节,芦花在风中摇曳,夕阳之下湖光映照,正是“荻花枫叶带鸡声,飒飒湖凤向暮天”。
除了廊榭曲桥,还有以杜甫诗句“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为名的北渚桥,坐落于大明湖北边,颇有赵州桥的几分神色。
还有柳岸桥,沿廊榭曲桥北行,在龙泉池以东,小巧玲珑,一方拱桥伴明月,四面荷花三面柳。
大明湖的桥,个个造型别致,体态各异,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