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的地貌特点是什么
河床地貌是指河床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各种形态的总称。包括河型、河床侵蚀地貌和河床堆积地貌。
河型 即河床的类型。河床是在不断演变的,纵向输沙平衡的破坏,会引起河床的纵向变形,河床或因冲刷降低或因淤积加高;横向输沙平衡的破坏,会引起河床横断面的变化,河流发生平面的移动。纵横向变形的结果,表现出了不同的河床类型。各种不同的河型是内外营力长期作用的产物,代表着流域的水文状况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平衡。
河床侵蚀地貌 深槽 河床中相对低洼的水下地形。位于河床的拐弯处或浅滩之间的较深河段,由于水流侵蚀能力增强,这段河床被冲刷成深槽。如在弯曲河道中,横向环流侵蚀凹岸会形成深槽;辐散型横向环流侵蚀河床底部也会形成深槽。洪水涨水期内,弯段(或窄段)的局部水面比降变陡,易侵蚀形成深槽。
河床堆积地貌 河床内所形成的各种淤积体的形态。开始发育的河谷,谷底几乎全为河床所占据。由于旁蚀作用,河谷不断展宽,在河床底部形成一系列不同规模的冲积物堆积体,统称为浅滩,分布在岸边的称为边滩,分布在河心的称心滩;心滩经常淹没在水中,只在枯水期才出露水面,心滩增大淤高、出露于中水位以上称为江心洲;小型的江心洲称为河洲。边滩的尖端不断顺水流方向向下延伸,形成长条状的与水流斜交的沙滩,称为沙嘴,有的沙嘴长度可达1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