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哪里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哪里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哪里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谓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出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唐太宗)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译文: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

扩展资料:

兼: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明:明辨是非。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

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现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从正面的角度考虑就会很清楚明白,如果从心里阴暗面分析就会很糊涂。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