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三大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无疑是20世纪后半期最有特色、也最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创作方法的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
第一个特征是: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 主题的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作家便强调创作的随意性、即兴性和拼凑性,并重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参与和创造。 形象的不确定:人物即影像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形象的确定性完全被解构了。 情节的不确定:后现代主义作家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封闭性。语言的不确定: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的最重用的因素,它甚至都上升到了主体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的不 确定性就是语言的不确定性。
第二个特征是:创作方法的多元性。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创作原则必然导致其创作方法的多元性。多元性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又一基本特征。在失去中心与绝对之后,全球人类共同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世界文化呈现出一派多元发展态势,人们所重视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对话。 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多元性无疑同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倾向不无关系。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这种多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融合贯通之中。
第三个特征是: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后现代主义则倡导以语言为中心的创作方法,高度关注语言的游戏和实验。前者通常将人的意识、潜意识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加以描绘,刻意揭示人物的内在真实和心灵的真实,进而反映出社会的“真貌”。 而后者则热衷于开发语言的符号和代码功能,醉心于探索新的语言艺术,并试图通过语言自治的方式使作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身指涉”和完全自足的语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