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辞三让”,最初是指主、宾相见的一种礼节,即主人三揖,宾客三让。
三揖至於阶,三让。(《仪礼·士冠礼》)
三辞三让而至。(《礼记·礼器》)
后指周泰伯让位于三弟季历的故事,后人称颂此举为盛德。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
从汉代开始,“三辞三让”演变成为开国帝王登基时的一种必备仪式。
水利万物而不争,
而万物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