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灌的事迹典故
柏灌之名,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六朝《文选·蜀都赋》、宋朝《太平御览》皆云蜀国“次王曰柏灌”。唯独《蜀王本纪》记载的叫“柏濩”(音货)。唐人在《艺文类聚》中说得更玄,“蜀王始曰蚕丛,次曰伯雍”,把柏灌换成了伯雍,不知道根据是什么。由此可见,柏灌的生平,虽然没有记载,其名字却仍然是历代史官争论的焦点。也许,他们也曾急切地想揭开这个接近无解的谜团。 为何关于柏灌的名字会有如此多的分歧?究其原因,历史上,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一般用史诗记载本族的历史。部落的祭司是这些史诗的保存者,一到祭祀、施法时,便吟唱出来,祭司死后,将史诗背给继任者,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古文献对于远古历史的记载,常常依据这些口传下来的史诗。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大抵也不会例外,当时的蜀人大抵还会流传着一些先王的传说。据此,扬雄写道,“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在这里,扬雄笔下的蜀王,都是一些神仙。不过,他并没有单独论及柏灌,由此可以判断,自西汉以来,关于蜀王柏灌的记载或传说,便鲜有人闻,扬雄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