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于野是什么意思
其实周易乾坤两卦中的“龙”都是能用手举起来舞的“假龙”,这个只要正确解释一下《坤》上六《文言》就会知道。《坤》上六《文言》中的“称”在古文中是“举”的意思,“故称龙焉”就是“故举龙焉”,“举龙”就是“能举起来舞动的假龙”。“战”泛指争斗,比高下,争胜负,比高低。“血”是染,涂。
应该这样解释:
【坤】上六 龙⑴战⑵于⑶野⑷,其⑸血⑹玄⑺黄。
【译】上六 舞龙者相互比高下的活动在郊外举行,参与比试的龙被涂染成了玄色和黄色。
注释: ⑴“龙”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周易·坤·上六文言》:“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称:举。《史记·周本纪》:“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称龙:举龙。)
⑵“战”泛指争斗,比高下,争胜负,比高低。(论战。争战。)
⑶“于”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和原因的介词,可译为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在……中,在……方面。《列子·汤问·愚公移山》:“告之于帝。”
⑷“野”郊外。《说文》:“野,郊外也。”
⑸“其”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⑹“血”染,涂。《康熙字典》又【山海经】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注】谓染玉可以作光彩。
⑺“玄”天色。《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或玄而萌,或黄而芽。”刘良注:“玄,天也;黄,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