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家大院来历
清乾隆年间,卢氏家族世祖卢周监携家眷从武昌到竹溪为官,闲暇之余考察了很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最终被云雾山麓一个叫做“仙人撒网”的地方所吸引。
据老人们讲,“仙人撒网”源出云雾山。云雾山,乃昔日竹溪古八景之一,山上有个寨叫保合寨,登上山寨向东北方向远眺,西从楚长城、东至中峰观,环山绕水,视野开阔,恰似仙人撒网。卢周监当即下定决心,就在仙人撒网的核心地带建造房舍,安家落户。
卢周监和儿子卢师颜、卢师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按照源于武昌府的图纸设计,开始兴建房舍。历时三年,一座三台阶八字门楼,三进五出,石板铺路,五口天井相连,青砖灰瓦,坐东朝西,庄严雄伟,气势恢弘的庄园建成了。
庄园正门是典型的八字门楼,门楼外面八字分开,像古代官府小衙门。门楼上层是木架瓦覆的“雨檐”,两檐飞翘。其下正中是一块方形门匾,上书“水绕山环”四个鎏金大字。门楼外,照壁彩绘双凤,照壁前各有一头石狮,形象逼真,喻为“金狮解带,双凤朝阳”。
走进门楼是40米长的青石条甬道,甬道两边是耳房,耳房之外有两个小天井,甬道尽头便是厅房。厅房的石门也十分壮观,据说是鲁班传人一夜建造,它的石门顶板、石门站方、石门坎、石板墩合起来达万余斤。
左右两边是厢房,东西厢房的外面各有一个天井,正前方就是高出厢房很多的正厅。正厅的精墙由六扇镂空雕花的山木门组成,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有手持笏板的朝臣、打虎的武松、渔樵耕读、琴棋书画、仕女奴婢等不一而足。
国字形大宅院占地约几千平方米,可举办500多人的庆典活动,四周还有高大而坚固的围墙。清末到民国时期,时局动荡,兵匪不断,但是因为有这座庄园,卢家和当地的人才得以保全。卢家大院当年的富庶与繁华,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