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李凭箜篌引这首诗所用的表现手法
第一句:写物又写人,衬托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二、三句写声音,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前四句先声夺人。
56句正面写乐声,“昆山”一句以声写声,表现乐声起伏多变。“芙蓉”一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动听。从第七句起,均为音响效果,以形写声。结尾两句,改用静物,做进一步衬托。
这首诗最大特点是想像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把自己对于箜篌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感情借助联想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可感可见。
原诗: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